李女士觉得自己的老公“变了”,很不对劲。丈夫老周原本性格沉稳,可最近半个月来突然像变了个人 ...
每天只睡 3 小时却精力旺盛,天不亮就起来埋头电脑前,本以为他是在打游戏,结果发现是在规划 “创业大计”。一旦兴致起来,老周能对着家人滔滔不绝讲两小时,网购了不少“创业启动设备”,这两天又计划换车,刚一劝他就不耐烦,说 “你看着吧,马上就能赚回十倍”。
身边人都夸老周 “有干劲”,只有李女士这心里越来越觉得不对劲:老周不仅是性格反转,还变得暴躁易怒,一点小事就发火,总说自己 “特别厉害,没人能比”。
李女士怕老周是心理出了问题,于是谎称最近压力大,焦虑失眠,让老周陪着到福利吧
检查。医生在问诊和评估下,考虑老周是“躁狂发作”。
什么是躁狂发作?
躁狂发作是一段持续的、异常的情绪高涨或易激惹状态,伴随思维奔逸、精力充沛、行为冲动等症状,是一种 “症状性事件”。它不是独立的疾病,更像是身体发出的 “异常信号”。常见的症状表现有:
不想睡觉,即使几天不睡觉仍有很大的精力。
精神振奋,精气十足,无法平静下来;活动增多,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。
做事莽撞、不计后果,花钱大方、浪费摆阔,不负责任,乱管闲事。
变得爱说话,乃至说的口干舌燥,声音沙哑也不停止,自顾自的高谈阔论。
无法集中注意力专注做事,做事虎头蛇尾;一会儿要去办公司,一会儿去开工厂,一会儿做大生意。
过度高估自己,没有正确认识自己。认为自己有特殊的才能和超凡的精力,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。
思想奔逸,意念飘忽,说话的速度比往常快很多,好像很着急要把所有的话一下子都说完一样。
自我表达心情轻松愉快,自我感受良好,但心情并不安稳,会呈现烦躁、不安、易怒,心情状态往往持续时间短,易反复。
躁狂发作有三个关键判断标准:
一是情绪高涨或易激惹持续至少一周。不是偶尔的开心,而是长时间处于 “极度兴奋” 或 “一点就炸” 的状态:要么觉得自己无所不能,对未来充满不切实际的乐观;要么稍不如意就暴怒,甚至出现攻击行为,且这种情绪自己无法控制。
二是伴随 “三高” 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。即思维奔逸(脑子转得飞快,说话没逻辑,话题跳来跳去)、精力充沛(睡眠需求大幅减少,每天睡 2-3 小时仍不觉得累)、行为增多(停不下来,比如疯狂购物、频繁社交、冲动投资)。这些行为往往不计后果,比如刷爆信用卡、辞去稳定工作去 “创业”,最终导致生活混乱。
三是无其他诱因。排除酒精、药物(如兴奋剂)或其他躯体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)导致的类似症状。
躁狂发作需警惕——
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人会把躁狂发作和躁狂症混为一谈,但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。
躁狂发作是状态性的具体表现,而躁狂症是包含躁狂发作的病理状态。
比如老周,近半个月的异常状态表现,就是一次相对典型的躁狂发作。如果老周在这次躁狂发作前,或这次躁狂发作后,还出现过2次以上的相似状态表现,且没有持续超过2周的抑郁发作(如果有抑郁发作交替出现,考虑为双相情感障碍),才可能会诊断为躁狂症。
很多人会因为 “只是一次情绪失控” 而忽视躁狂发作,但实际上,即使是单次发作,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(比如冲动投资导致负债、与家人决裂、甚至发生意外)。更关键的是:
很多患者在单次躁狂发作后的 1-2 年内再次发作,或出现抑郁发作,发展为双相情感障碍;且若不及时干预,躁狂发作的频率可能会越来越高,症状也会更严重(比如从 “话多” 发展到 “出现幻觉”)。
因此,要像李女士一样,及时发现身边人的异常变化,尽快到专业的精神心理机构就诊 —— 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、心理评估和躯体检查,明确诊断,并制定治疗方案(如心境稳定剂、心理治疗),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。